利用人體自身免疫機制來消除腫瘤細胞,並不是現在才有的想法。早在1881年,美國紐約癌症醫院(史隆凱特靈癌症中心的前身)的外科醫師柯里(William B. Coley)就觀察到,癌症病患在嚴重感染後,腫瘤竟然意外消失,因此推論患者對抗感染的免疫反應,也能夠對抗腫瘤。往後幾十年間,癌症免疫監控(immune surveillance)的概念逐漸成形,科學家認為,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持續辨識突變的細胞或腫瘤細胞,並把它們清除。可是,一旦腫瘤細胞的偽裝伎倆奏效,逃過免疫監控的腫瘤便逐漸壯大,因此若能重新振奮人體的免疫作用機制,應該可以有效對抗腫瘤。

唐獎生技醫藥獎頒給了免疫學家艾利森指出,人體免疫系統具有三項其他癌症療法沒有的特徵,是其在抗癌應用上相當大的優勢。

首先是免疫系統的特異性,免疫系統會鎖定不應存在體內的蛋白質分子,發動攻擊。例如當病毒感染細胞時,它會辨識病毒基因所轉譯的蛋白質產物;而當細胞發生癌變時,免疫細胞會辨識因為某些基因異常啟動而產生的蛋白質分子,甚至一些在突變過程中產生的新分子,而這些分子也是引發癌變的原因。如此看來,免疫系統的作用能鎖定腫瘤發生的過程本身,從根源下手。

其次是免疫系統的持續性,能夠識別這些蛋白質分子的T細胞一旦活化之後,就能持續存在,日後如果有腫瘤細胞出現,這些T細胞就會攻擊腫瘤細胞,相較之下,傳統藥物的藥效只持續幾個小時或幾天。

最後是免疫系統的適應能力,免疫系統的機制是透過生成特定抗原受體結構來發生作用,對任何侵入人體的東西幾乎都能有效。人體內可能隨時都有10個到上百個擁有不同受體的免疫細胞,能夠隨著時間而改變,因此很適合用來做為對抗腫瘤的利器。

Source: http://sa.ylib.com/MagCont.aspx?PageIdx=1&Unit=featurearticles&Cate=&id=2559&year=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